【12】方韬译著:《山海经》,北京:中华书局,2009年,第213页。
【13】(清)王念孙撰,钟宇讯点校:《广雅疏证》,北京:中华书局,1983年,第126页。
【14】方韬译著:《山海经》,北京:中华书局,2009年,第250、251页。
【15】(汉)司马迁撰,(南朝)裴駰集解,(唐)司马贞索引,(唐)张守节正义:《史记》,北京:中华书局,1999年,第73、74页。
【16】(汉)王逸:《楚辞章句》,《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》第一〇六二册,台北:台湾商务印书馆,1986年,第12页。
【17】(汉)宋衷注,(清)王谟辑,周谓卿点校:《世本》,济南:齐鲁书社,1999年,第68、69页。
【18】张光直:《商代的巫与巫术》,《中国青铜时代(二)》,北京:三联书店,1990年,第41页。
【19】(战国)秦惠文王:《诅楚文》,(宋)章樵注《古文苑》第一三三二册,台北:台湾商务印书馆,1986年,第582页。
【20】方韬译著:《山海经》,北京:中华书局,2009年,第187页。
【21】方韬译著:《山海经》,北京:中华书局,2009年,第241页。
【22】方韬译著:《山海经》,北京:中华书局,2009年,第180页。
【23】董其详:《巴蜀社会性质初探》,董其祥著《巴史新考续编》,重庆:重庆出版社,1993年,第165-183页。
【24】(宋)范晔撰,(唐)李贤等注:《后汉书》,北京:中华书局,1999年,第1919页。
【25】马昌仪著:《古本山海经图说》,桂林: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7年,第718页。
【26】方韬译著:《山海经》,北京:中华书局,2009年,第206页。
【27】四库丛刊天一阁藏本《竹书纪年》,第26页。
【28】(汉)桑钦撰,(北魏)郦道元注,(清)王先谦合校:《合校水经注》,北京:中华书局,2009年,第533页。
【29】(汉)司马迁撰,(南朝)裴駰集解,(唐)司马贞索引,(唐)张守节正义:《史记》,北京:中华书局,1999年,第1513、1514页。
【30】(汉)司马迁撰,(南朝)裴駰集解,(唐)司马贞索引,(唐)张守节正义:《史记》,北京:中华书局,1999年,第1934页。
【31】杨明、白九江:《图腾遗风——巴人、土家人的虎崇拜》,待刊稿。
【32】(春秋)左丘明传,(晋)杜预注,(唐)孔颖达正义:《春秋左传正义》,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0年,第701、702页。
【33】(汉)扬雄撰,(晋)郭璞注:《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》,《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》第二二一册,台北:台湾商务印书馆,1986年,第332页。
【34】(清)王念孙撰,钟宇讯点校:《广雅疏证》,北京:中华书局,1983年,第383页。
【35】(汉)扬雄撰,张震泽校注:《扬雄集校注》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3年,第244、245页。
【36】(宋)范晔撰,(唐)李贤等注:《后汉书》卷八十六“南蛮西南夷列传”,北京:中华书局,1999年,第1918页。
【37】(汉)王逸:《楚辞章句》,《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》第一〇六二册,台北:台湾商务印书馆,1986年,第12页。
【38】王国维:《宋元戏曲史》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8年,第3页。
【39】【英】列维-布留尔:《原始思维》,北京:商务印书馆,1995年,第378、379页。
【40】(汉)宋衷注,(清)王谟辑,周谓卿点校:《世本》,济南:齐鲁书社,1999年,第54页。
【41】【英】弗雷泽著,徐育新、汪培基、张泽石译:《金枝》,北京: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,1987年,第93页。
【42】刘纲纪:《试谈巴文化的渊源、特征及“白虎”的含义》,《湖北民族学院学报》1990年第2期。
【43】杨颜玲:《土家族虎、鹰、蛇图腾神话考略》,《恩施教育学院学报》1996年第1期。
【44】(汉)扬雄撰,张震泽校注:《扬雄集校注》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3年,第245、246页。
【45】童恩正:《古代的巴蜀》,重庆:重庆出版社,1998年,第78页。
【46】孙华:《鳖灵名义考——兼论鳖灵与蜀开明氏的关系》,《四川文物》1989年第5期。
【47】《左传·文公十六年》:“楚大饥,戎伐其西南,至于阜山,师于大林。又伐其东南,至于阳丘,以侵訾枝。庸人帅群蛮以叛楚。麇人率百濮聚于选,将伐楚。于是申、息之北门不启。楚人谋徙于阪高。蒍贾曰:‘不可。我能往,寇亦能往。不如伐庸。夫麇与百濮,谓我饥不能师,故伐我也。若我出师,必惧而归。百濮离居,将各走其邑,谁暇谋人?’乃出师。旬有五日,百濮乃罢。自庐以往,振廪同食。次于句澨。使庐戢黎侵庸,及庸方城。庸人逐之,囚子扬窗。三宿而逸,曰:‘庸师众,群蛮聚焉,不如复大师,且起王卒,合而后进。’师叔曰:‘不可。姑又与之遇以骄之。彼骄我怒,而后可克,先君蚡冒所以服陉隰也。’又与之遇,七遇皆北,唯裨、鯈、鱼人实逐之。庸人曰:‘楚不足与战矣。’遂不设备。楚子乘驲,会师于临品,分为二队,子越自石溪,子贝自仞,以伐庸。遂灭庸。秦人、巴人从楚师,群蛮从楚子盟。遂灭庸。”参见(春秋)左丘明传,(晋)杜预注,(唐)孔颖达正义:《春秋左传正义》,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0年,649、650页。
【48】方韬译著:《山海经》,北京:中华书局,2009年,第56页。
【49】方韬译著:《山海经》,北京:中华书局,2009年,第161页。
【50】马昌仪著:《古本山海经图说》,桂林: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7年,第675页。
【51】成都市文物管理处:《成都三洞桥青羊小区战国墓》,《文物》1989年第5期.
【52】(晋)常璩:《华阳国志》,济南:齐鲁书社,1998年,第200页。
【53】(宋)范晔撰,(唐)李贤等注:《后汉书》,北京:中华书局,1999年,第1300、1301页。
【54】(汉)郑玄注,(唐)孔颖达疏:《礼记正义》,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第86页。
【55】(晋)常璩:《华阳国志》,济南:齐鲁书社,1998年,第27页。
【56】(汉)班固撰,(唐)颜师古注:《汉书》卷28“地理志下”,北京:中华书局,1962年,第1598页。
【57】(汉)桑钦撰,(北魏)郦道元注,(清)王先谦合校:《合校水经注》,北京:中华书局,2009年,第523页。
【58】(晋)张华注:《禽经》,《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》第八四七册,台北:台湾商务印书馆,1986年,第57页。
【59】(晋)常璩:《华阳国志》,济南:齐鲁书社,1998年,第27页。
【60】【英】弗雷泽著,徐育新、汪培基、张泽石译:《金枝》,北京: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,1987年,第70、73、93页。
【61】【英】弗雷泽著,徐育新、汪培基、张泽石译:《金枝》,北京: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,1987年,第73页。
【62】童恩正:《中国古代的巫、巫术、巫术崇拜及其相关问题》,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《长江中游史前文化暨第二届亚洲文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》,长沙:岳麓书社,1996年,第313页。
渝公网安备 50023202000160号